第六六六章 会喊666的咸鱼(2/3)

贾衢皱眉道:“二虎竞食?”

徐庶点点头,然后和斐潜说道:“袁车骑胸怀广博,先获冀州,又封兖、并二州太守,恐不日战端将起……”

不得不说,袁绍这个承制,游走在朝廷的可以承受的范围边缘,这个度确实是把握得刚刚好。

兖州有一个刺史,刘岱,因此袁绍只是封了一个曹操当东郡太守,说袁绍越线了吧,但是袁绍只是封了个太守而已,又没有否决朝廷封的刺史……

这样的情形和并州的现在的局面,极其的相似。

袁绍再次封了一个上党太守,但是同样的也没有对于并州刺史有什么明面上的否决……

那么这样一来,袁绍对于斐潜的态度,几乎就是跟对待曹操是一样的了。

搞赢了,自然是算袁绍的;搞输了,呵呵,当然只是损失一个太守而已……

接受这个承制,好处是可以扯着袁绍的大旗搞事情,周边的士族子弟什么的也比较容易接受和沟通,减轻不少前期的压力。

就像是曹操到东郡一样,很快的就能被当地士族乡土豪右们接受然后就可以扯出一片队伍出来……

而坏处就是从此将打上袁绍的烙印,这个烙印想要清除可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一件事情,曹操当初从袁绍系列脱离,烧掉的那几个大箱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或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袁绍官渡之战愚蠢得过分,空有大军为何不分兵掩杀,断曹操的粮道等等,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那个时间点,曹操的粮道已经被在其后方的士族们自动给断了。

当时除了曹操手下的几个强硬派还在支持之外,兖州大部分的地区和士族官员们,都是支持着袁绍,只要曹操在官渡一败,便会望风而降,所以袁绍根本不需要分兵,只需要将曹操正面击败就可以了。

当时曹操自己亲自带领军队,夏侯、曹家等兄弟分掌兵权,然后几个寒门子弟和已经可能在袁绍处获得好处的谋主坚决支持,才最终获取了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