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威压,赈济(1/5)

改革初始阶段,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每一方的需求,这原本在情理当中,但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机制过度扭曲的话,即便改革者所描绘的前景再美好,也无法赢得多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頂點說,..

平心而论,清末新政的各项举措不能不重要,但推行新政的实际负担在转移给下层民众的同时,好处却大都为上层所得,那底层的百姓们就不免要把他们的愤怒发泄到所谓“新政”的学堂、警署、自治公所之上了。

譬如清末各地屡屡发生的“毁学”事件,其原因无非是乡民们看到新学堂并不能让自己的子弟获得教育的机会,而自己却要承受因此带来的捐税,其愤怒之火便直接引向了各所新建的学堂。

同时期,为反对举办新政而引发的新增捐税,各地又屡屡发生捣毁官署及罢市之事,这些大大的“民变”事件,在清末十年中竟然达到两千余次,这无疑是很明问题的。

再就现在饥民聚集长沙等市镇,民情汹汹一事来看,其中肯定有反清会党的煽惑鼓动,但陈文强得出可能有人阴谋阻挠修路的结论,其实颇有些神经过敏。长沙的一些士绅借饥民会集而故意抬高粮价,积起民愤,针对的却是岑春蓂,在布政使庄庚良的暗中指使下,发起的实质是一场“拥庄倒岑”运动。

湖南巡抚岑春蓂的政治背景很深厚,其父亲岑毓英做过云贵总督,哥哥岑春煊做过两广总督,庄赓良却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但庄为人比较圆滑、稳重,岑春蓂比较霸道,刚愎自用。庄和湖南本地绅士关系比较好,岑和士绅关系则势同水火。

岑、庄二人的官场争斗便愈发加剧了长沙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紧张,粮价飞涨。一方面是士绅囤积积奇,一方面又官绅联手,强烈反对岑春蓂开仓平粜,阻挠地方政府救济灾民。

不管这次长沙粮荒、动乱在即是什么原因。但愈演愈烈的情形确实将影响到铁路的修筑。毕竟要建设,要发展,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自从陈文强在湖湘两省的经营越来越大,有逐渐成为新的革命中心的趋势后,修筑粤汉铁路便具有了极重要的政治、军事作用。快修、快快修,北洋军南下有芦汉铁路,革命军由南向北也要有一条快速进兵的大动脉。新旧势力在这中国腹心之地展开决战,从而一定乾坤。

每想到此,陈文强都觉得振奋。也感到时间的紧迫。为了这个宏大设想能够成功,他更要把有可能阻碍他修铁路的人或事一并扫除。

…………

修路杂活,一天两顿饭,有饭有汤,男性青壮每天五角工钱,女性青壮每天三角钱,老弱儿童一角;不愿领工钱者,可换以官价米粮……

陈文强尚未到长沙。铁路公司的告示已经在铁路沿线的城镇张贴出来。与正规筑路的工程队,待遇自然是不能比的。但按照告示上的官价。一角钱就能换一杯米,熬粥喝就已经会不饿死。

而先于陈文强抵达长沙的是三百余名铁路巡警,是巡警,装备却不亚于当时的新军,更胜过地方巡防营。有此精明强悍的武装坐镇,又接到了陈文强的书信。岑春蓂腰杆硬挺,立刻宣布明日起开仓平粜,每人每天限粜一升米粮,若有大户敢私购囤积者,官府严惩不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