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倚仗实力的反击(1/5)

在广州,陈文强要做到耳目灵通并不困难。毕竟警察归他管,又有买卖摊户,与商行的关系也很不错。所以,李准稍一提醒,陈文强便传下命令,开始动用各方力量进行打探。同时,前往广州的时间也被他找借口拖延下来。

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没弄清楚袁树勋的意图之前,陈文强不想到了广州便陷于被动。而且,如果袁树勋真的要夺他的权,打压他,他也要做好猛烈反击的准备工作。

而对于大盐商的怨恨,陈文强是有心理准备的,也不怕这些家伙闹事。可要是袁树勋与盐商勾结,那他就不敢掉以轻心,需要认真对待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盐政改革正是打破了大盐商的垄断,招致盐枭与不法胥吏的怨恨不满自然不是意外。没有办法,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的过程。特殊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必然纷起而攻之。

但对陈文强来,废除纲法则使税收只能随销售量的增长而增长,是一种市场化的调节机制。而且,由于打破了官商的垄断,产运销各环节只要控制的好,实际的盐销量肯定会有增长,税收也∵∵∵∵,↓.co♀m将有大幅度的提升,民众也能从这种市场竞争格局中得到了好处。简言之,盐政改革就是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由散商取代总商,票引取代窝引;减轻浮费与手续,降低成本,重新平衡政府、商人与民众的利益,所不同的是,此时商人所涵盖的对象,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行票废纲。总商被革,收入全裁,其郁闷之情可想而知,反扑也不可避免。或者勾结胥吏,指责攻击,处处掣肘;或是通过政治代言人。来表达不满;或是直接贿赂高官,搬掉改革的柱石,使改革人亡政息。

但这些大盐商忽略了一,那就是陈文强不是传统的士人出身,剑走偏锋、阴狠毒辣的招术屡用不鲜,且用起来还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修筑粤汉铁路时,他罗织栽赃,严处了一批修路的绊脚石;清乡剿匪时,同样对阻挠势力毫不留情。现在轮到这些大盐商了。他们的反扑无疑触怒了陈文强,成了陈文强欲宰的肥羊。

消息不断传来,陈文强就在黄埔与智囊团商议对策。显然,大盐商是豁出血本了,不仅贿赂袁树勋,还买通广州将军增祺,要把陈文强的盐运使官职拿下来。

“行事当柔则柔,当刚则刚。全在实力和形势的变化。”陈文强翻看着这几大盐商的资料,虽不十分详细。可也能看出些端倪,“当前朝廷最担心的还是西南动乱,而广东的盗匪勾结革党也是可信的,盐商庇匪,或者是坐地分肥,也是完全可能的。”

“大人要把通匪的罪名安到盐商身上?恐怕一而再。再而三,有些不妥吧?”

秀才出身的陆耀宗名字起得虽俗,学问却好,且为人不喜张扬,相当地沉稳机智。自留学东京毕业,加入复兴会,在琼州被陈文强招揽后,工作认真,思虑周详,逐渐成为陈文强的心腹,智囊团的首席。对于陈文强的想法,他提出了谨慎的反对。

“杀一儆百,或许可行。”陈文强沉吟着道:“其实有些事情未必便要人信服,明知如此,却抗拒不得;即便不妥当,也让你难以分辩。”

“大人若恃强而为,倒也可行。”陆耀宗笑了笑,道:“其实关键还在袁树勋和增祺,只要他们不与大人作对,几个盐商又能翻出多大风浪?当然,大人若是只想查抄他们的不义之财,便另当别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