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建虏是纸老虎,接旨(1/4)

明年,又是明年。

刘兴治目光闪动了一下,猜测明年的大行动会是什么,为何郭大靖反复强调明年这个时间点。

“尽管卑沙山城是南关防线的唯一有力屏障,但我并不需要你们死守到底。”郭大靖扫视了一圈在座众将,沉声说道:“如果建虏拼尽全力猛攻,在有可能玉石俱焚的情势下,你们可以弃城,退进山林,以保存有生力量。”

说到底,卑沙山城固然险要,但毕竟是孤悬于外,不太可能得到南关防线的出击增援。

也就是说,六千守军有可能面对建虏的疯狂围攻。只不过,碍于地形地势,建虏无法把山城彻底包围,也只能是攻破占领而已。

而大黑山,或称大黑山脉占地很广,守军要撤退的话,广阔的山林

得地失人,人地皆失;失地得人,人地皆得。

郭大靖连金州卫城都不去守呢,又怎么会在乎一座山城。

他的目的是给南关防线一个缓冲和屏障,是利用山城的险要,给予建虏惨重的伤亡,    而不是死守到底。

如果是要死守,那就只能是南关防线,    关系着金州十数万军民的生命,    是绝不能退缩的。

伸手止住了刘兴治要说的话,    郭大靖微笑着说道:“郭某相信诸位都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但整体战略并不需要如此。请尽量留有用之身,    看到平辽灭虏的那一天。”

刘兴治苦笑了一下,他是要向郭大靖表决心的,但话说到这,    他只好躬身道:“请将军放心,末将接下来便在城外山林中布置营地,屯储物资。”

“就是这样,作好备用的计划。”郭大靖笑着点头,说道:“据某估计,    建虏可能会兵分两路,    分别攻打山城和南关防线。南关防线才是死守之地,    火力最强,    兵力最多,    不给建虏以重创,岂不是浪费?”

不让卑沙山城的守军死战到底,郭大靖是巡视完小黑山等地的据点后,    才有的新的布署和安排。

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南关防线都是最强的。即便如此,    也需要个屏障,不能让敌人毫无阻碍地兵临城下。

举个例子:山海关坚固不坚固,    留守兵力多不多?但依然要在前面设宁远等防线,    就是力求保险,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山海关上。

在郭大靖看来,这有些纵深防御的意味,比较有弹性,    也更有回旋的余地。当然,    也会让来犯的建虏多付出死伤。

建虏进攻卑沙山城是肯定的,但在攻击受挫后,却未必会倾尽全力,不顾死伤,    一定要攻下才继续推进到南关防线。

就象宁锦之战那样,建虏很可能会留兵看住卑沙山城,    其余人马前来攻打南关防线。

卑沙山城的守军如果出动扰袭,建虏巴不得敌人离开坚固的山城工事,在野外展开战斗。

对于野战,建虏肯定还有着很强的自信,也希望能在野战中击败敌人,这是最把握的取胜之道。

卑沙山城的守军若是按兵不动,建虏就猛攻南关防线,只要能够攻破,那卑沙山城的存在,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

而就现在的建虏状况,从战略上考虑,他们发动作战不会只是单纯的军事打击,还应该包含了劫掠。

说白了,不打没有收获的仗,也可以称之为“以战养战”的一种。

所以,南关防线之后的十数万百姓,以及种植一年的粮食收获,才应该是建虏最主要的目标。

人口能给建虏种地生产,供他们奴役;粮食,则会给他们下一次发动提供物资。

而且,建虏对于伤亡的承受力并不大,除非是战略性的决战,会不惜任何代价。

但攻打金州,显然还不属于什么决战,只是建虏消减威胁的军事行动。

所以,在卑沙山城应该是试探性进攻,察觉到是块硬骨头后,多半会转攻南关防线,以达到此次发动作战的目的。

郭大靖一番分析下来,刘兴治等将连连点头,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